Page 332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332

ᇏݓނିྛြᇆ९՗඀čֻ໴जĎ




             和实施成本的不确定性。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电项目可行性报告准备指南中,推
             荐采用 15%。
                 此外,目前实施的乏燃料基金管理办法从核电厂投入商运的第 6 年开始按照

             年 0.026 元 / 千瓦时固定计提。实际上,电厂从并网投运开始就产生乏燃料,计提
             的开始时间有待优化。另外,虽然我国核燃料闭合循环采用乏燃料后处理的技术

             路线,但在后处理能力具备与核电规模相匹配的商业化条件之前,在核电厂内建造
             和管理乏燃料干法暂存设施、在后处理厂扩大暂存能力,以及乏燃料管理的法规新
             要求等成本,均为调整乏燃料基金计提标准和使用范围的潜在因素。


             2.3  宏观经济政策的变量应适时调整体现



                 自 2011 年能标实施 10 年以来,我国核电发展的国家财税政策、金融环境发生
             了显著变化,能标中的部分财税变量处理也有调整需求。

                 2016 年营改增全面实施,建设期发生的可抵扣的增值税可以在经营期抵扣,
             是否计入固定资产投资会显著影响经济性评价结果。三代核电造价随安全性的提
             高上涨,同时近年来贷款利率、国债利率总体下降,社会资金成本显著降低,原基准

             收益率要求过高,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增值税抵扣、返还等财税优惠
             政策如何进一步优化体现在核电经济评价中也需要深入研究。


             2.4  电力市场不断深化改革需要调整评价方法


                 2011 版能标制定时我国电力市场还处于政府规制阶段,而随着电力市场化改

             革步伐的加快,能标中的评价方法也需要适应核电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
                 当前,核电参与市场化交易比例已超过 30%,当地市场电价对核电项目经济性
             的影响越来越大,原有“提出财务效益要求,计算上网电价”的评价方式将逐渐不

             符合评价项目实际面临的经营环境。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核电发电量占比有望稳步提升,多发满发、能发尽发、

             不参与调峰有望成为常态,这不仅将产生核电项目年利用小时参数的调整需求,还



             318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