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9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329
ނࡹഡაᄎྛܵ
核电厂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NB/T 20048—2011)(以下简称 2011 版能标)
是国家能源局依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参数》等规范文件,围绕当时国内核电发展实际情况和核电技术条件组织制定和
颁布的行业标准。2011 版能标充分汲取了核电项目投资、运行的经验反馈,以及
财税金融等政策因素,创新性地构建了我国核电厂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
体系,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实施 10 年以来,在市场导向和效益导向上发
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助推了核电经济性的优化提升,提高了
项目投资的总体效益,促进了我国核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评价是核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能源标准作为经济评价的重
要依据,其评价方法和参数的合理性和实时性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
观性。当前,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进入规模化建设,快堆、小堆和第四代先进核能
技术项目已经起步,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围绕行业主管部门和
产业主体的现实需求,重新审视能源标准适用性,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开展适应性优
化调整,对完善国家能源标准体系、促进核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优化核电经济评价能标的必要性
1.1 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实际
2011 版能标制定时行业主力机型是二代改进机组,且可参考的运行数据相对
较少。当前新上核电项目均为三代核电机型,核能多用途利用也在加快发展,新建
项目技术和经济参数相比二代机型有明显变化,近 10 年的核电运行经验也为相关
参数的设置提供了更多依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
(发改投资〔2006〕1325 号)中指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应结合项目所在地区、
归属行业,以及项目自身特点,进行定期测算、动态调整。当前,结合我国核电行业
实际情况与经验反馈,对 2011 版能标的相关技术经济参数进行适应性优化调整,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