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5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325

ނ׈ࡹഡაᄎྛܵ৘




            信地预见可能的风险。
                 在围绕堆芯开展事故的预防和缓解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堆芯以外核事故的预
            防与缓解。2011 年福岛核事故后,经合组织的核能署(OECD/NEA)规划并组织

            开展了关于乏燃料水池安全设计的专项研究,结合乏燃料水池(SFP)失冷和失水
            事故研究的需要,对业界关于回路内已有的安全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了适应性分

            析,开展了乏燃料水池严重事故条件下的转化,以消除水回路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和
            不确定性。关于乏燃料水池失冷和失水事故知识的路径规划是:试验和计算分析,
            现有的计算工具需要开发适用于乏燃料水池的模型,配套开展深入的热工水力研

            究,建立乏燃料水池事故场景的基准。
                 核电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建设和运营,新建核电厂是发展,保障在役核电厂安全
            稳定运行也是发展。鉴于我国在规模化建设核电已经积累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

            知识,而全寿期内,如何保障在役核电厂安全稳定运行势必会成为新的有待认识和
            研究领域,在役核电厂超前于设计者预期的实践,必定会涌现出新的亟待解决的问
            题,并不断挑战已有的认识。对此需要及早布局,组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

            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并建立起仿真研究的工具和平台,
            发挥虚拟现实的技术特长,研究并发现实体实验未能识别的新的现象和机理,及早

            预见并应对各种潜在的放射性后果,有效地管控核电厂寿期内的各种技术风险。


            4  结论



                 过去数十年,轻水堆技术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或理

            念,走了一条由简至繁的发展道路。技术复杂化的原因在于认识的发展;贯彻纵深
            防御理念时的重防御、轻缓解,事故预防与缓解的措施的不平衡;受科学技术水平
            的限制,设计分析方法的不准确和超保守,设施配置过多、过大,操作复杂和资源

            闲置。核能技术的发展是典型的应用超前于认识的发展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工业
            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类似的,遵循了认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即通过实践、认识、再实
            践、再认识的循环,不断深化和提高认识,通过持续改进来保障核安全的实现。同




                                                                                   311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