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4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324

ᇏݓނିྛြᇆ९՗඀čֻ໴जĎ




                 具体到严重事故的缓解,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严重事故的兜底措施,发展的
             重点应该放在回路外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即:
                (1)安全壳非能动冷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安全壳在具备放射性物质包容功

             能的同时不应忽略其最终热阱的功能,这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策略加以实现,即采用
             非能动技术是实现多样化最终热阱的保障。

                (2)安全壳过滤、收集、处理、储存与达标排放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当前安全壳
             设计主观地规定采取 “憋”的理念,这不符合承压设备配置安全泄放装置的普遍
             规律,需要配置安全泄放装置才能保证终极安全目标的实现。为此有必要在现有

             安全壳过滤排放技术基础上开发新的技术。
                (3)恐怖行为的应对(如飞机的恶意撞击): IAEA 早已明确,核动力设施的
             设计不考虑战争行为的应对。恐怖行为本质上也是战争行为的一种,以摧毁为目

             的,不可预期,单靠技术措施难以防范,必须与核安保相结合,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
             应对。
                (4)堆芯熔融物堆内与堆外滞留与冷却技术:当前轻水堆两种技术并存,堆内

             滞留的技术与现象学耦合,鉴于不确定性大,对该技术存有较多的质疑。堆外滞留
             原理上放弃了容器屏障保障,有悖于纵深防御的理念,但其与现象学解耦,技术可

             信度高,是堆芯熔融物滞留的兜底措施。
                (5)仿真分析与研究工具的开发:借鉴数值对反应堆发展的经验,有必要建立
             数字安全壳,将安全壳行为的机理模型和分离效应模型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体化

             的安全壳行为分析模型,既可用于容量论证和设计评价,也可用于安全壳的行为研
             究,有效预见之前未知的放射性物质包容风险。

                (6)概率安全评价与后果评价体系建设,完善人员健康效应评价机制:应立足
             于全厂和全范围整体开展 PSA 的建模和评价方才有效,即只有一、二、三级 PSA 的
             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地评价纵深防御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预防和缓解措施的

             平衡与协调提供科学的指导。由此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 PSA 工具一体化和
             动起来,这包括:PSA 建模的好坏不应受制于人员的能力和认知,应该能够基于大
             量的电厂数据训练和学习,通过嵌入算法,模型可以不断自我训练、修订和进化,可




             310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