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0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320
ᇏݓނିྛြᇆ९čֻजĎ
故),因其发生机理众多或不可预知,现实中难有实际的进程对应,通过状态法,解
耦事故进程,明确堆芯熔融物达到终极的安全和稳定状态的条件,采取堆芯熔融物
滞留与冷却、包容放射性物质的措施,才能有效中止并缓解事故。
轻水堆的设计贯彻了纵深防御的理念,就堆芯的放射性物质包容,设置了燃料
包壳、反应堆冷却剂承压边界和安全壳系统三道屏障。发展至今,前两道屏障已经
做到了高度可靠,第三道屏障也主观地按照不排放(憋)的要求完成了设计。福
岛核事故表明,安全壳系统按照主观“憋”的意愿难以应对意外的发生,有必要有
安全可靠的释热和过滤排放措施,以缓解严重事故。
先进轻水堆核电技术要能实现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做到预防初因、过程管
控和后果缓解与治理,体现在:
(1)事前:用 PSA 建立事故初因谱,筛选并建立典型事故谱,在继承设计基准
事故应对措施的基础上,现实可行地配置初因组合失效的事故预防措施。对此,
PSA 的准确性是关键,有必要完善和提高建模的方法、事件树和故障树的完整性,
以及数据的可靠性。
(2)事中:在准确认识反应堆冷却剂回路外现象和机理的基础上,配置有效管
控安全壳行为和保障结构完整性的措施,实现放射性物质任何条件下向环境的达
标排放。对此,需要完善并深化核气溶胶学科的研究,配套技术开发(涉及:源项;
熔融物滞留与冷却;安全壳过滤与排放)。
(3)事后:制订并落实应急预案,保护员工、公众与环境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
害;有效管控事故后放射性废物(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满足最小化要求);电厂
可退役和环境可恢复。
3.1.2 设计方法的最佳与结果最优
核电设计从功能分析与分配开始,通过设计分析完成实体的尺寸设计,经过对
阶段性成果的分析、评价与验证、确认后进行设计的综合与总结,方才得到设计的
结果。设计的主线是工艺,对工艺过程的物理与化学现象和机理了解的详略程度
直接影响到尺寸设计的结果。专业设计的简单化体现在设计分析的准确和有效,
其技术基础在于对工艺过程有关的物理与化学现象有较为清晰和准确的认识,以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