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6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316

ᇏݓނିྛြᇆ९՗඀čֻ໴जĎ




                 核电厂全寿期内纵深防御体系构建示意如图 1 所示。按照纵深防御理念完
             成的工程设计在全寿期内只是阶段性的成果,对未来变化的包容能力体现在设计
             的裕量和灵活性,包括:应对认识的局限、环境条件的改变,为贯彻《安全生产法》

             要求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留有可实现的条件。核电厂全寿期内
             要能根据认识的发展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保障设施的安全,需要实施动态的风险

             管理,充分发挥 PSA 工具的作用,以风险为指引,在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基础上,
             结合现场各类资源(机组级、现场级和社会级),通过技改和完善管理,实现终极
             安全。

                 实践中需要改变“事故预防有余,事故缓解不足”的现状,要能在纵深防御体
             系中取得预防与缓解的平衡。在纵深防御体系中,关于事故(包括严重事故)预
             防的措施的完善只能是战术性的,完善严重事故缓解措施才是战略性的举措,是实

             现化繁为简的基础,体现的是应对不可预期的意外的底线思维的方法。同样,准确
             把握纵深防御的理念和应用的层次至关重要,在系统和设备层次应用是战术性的,
             也会增加核电厂配置的复杂性,应适可而止和简单化处理。



             2  设计分析与安全评价



                 设计是从设计输入或要求推导出设计结果的过程。工程设计是将所开发的设
             计(例如标准化设计)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条件工程化的过程,原理流程如图 2

             所示。核电工程设计的输入来自厂址条件、法规要求和业主要求,通过安全分析将
             核安全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或量化的)安全设计准则,并作为工艺的设计输入;

             一旦完成了设计,还需要进行安全评价,验证设计满足了安全准则的要求。设计
             中,通过对各种工况的分析和计算,得到电厂设施(构筑物、系统和设备,SSC)配
             置的初步结果,经设计综合后成为包络化的最终尺寸。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03 年发表的技术文件中说明:安全分析的目的在
             于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建立并确认安全重要物项的设计基准,保证整个电厂的设计
             能够满足电厂工况分类规定和许可的放射性剂量和释放的限值。核电厂安全分析




             302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