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
P. 56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

             善。另外,国家正着力筹建公—海—铁联合的乏燃料运输体系,已经启动相
             关准备工作。在后处理方面,我国已经掌握了乏燃料后处理主要工艺流程,

             60 吨规模的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于 2010 年完成热调试;自主建设的 200 吨乏
             燃料后处理示范工程项目已经获得批复,配套水池已经开工建设。中法合作
             建设大型商业后处理厂商务谈判进入尾声。

                  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作继续向前推进。近年来,各核电厂加强废物最小化
             管理,通过源头控制、合理分类收集和改进处理工艺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

             果。低中放废物处置库初步建成一定规模,目前我国已建设运营西北处置场、
             广东北龙处置场、四川飞凤山处置场等三个低中放处置场。中低放废液处理
             处置能力全面形成。高放废物处理处置取得阶段性进展。通过国际合作,中
             国已经基本建成煅烧 - 熔融两步法玻璃固化装置,并正在开发冷坩埚玻璃固

             化技术。2017 年,中国自主研制的冷坩埚熔炉熔制玻璃固化技术成功完成 24
             小时试验,形成所需的煅烧物产品,这意味着“两步法”冷坩埚玻璃固化技

             术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我国均已初步掌握。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建设相关
             的立法、选址、地质处置物理化学、处置工程、安全评价等工作也在向前推
             进中。


                 (五)核电装备制造能力持续提升,关键设备自主化不断取得突破

                  随着我国核电建设规模增长,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推进自

             主创新,我国核电关键设备和材料自主化、国产化取得了重大突破。发展壮
             大了一批为核电配套的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掌握了核岛和常规岛关键设
             备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业产品供应链全面覆盖我国国内

             建设的各类核电堆型,形成了以中国一重、中国二重和上重铸锻为产业龙头
             的大型铸锻件制造基地,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和哈尔滨电气为产业龙头的
             核电设备制造基地,以沈阳鼓风机集团、中核苏阀和大连大高阀门为代表的

             核级泵阀制造基地,核电装备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关键设备和材料自主化、国产化水平稳步提高,国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产化率已达 85%,核电设备成套供应能力得到较快提升,具备年产 8~10 台


                                                                               035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