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
P. 55
核能发展蓝皮书
模的铀矿床的资源量约占全国已查明铀矿资源量的近 60%。我国绿色铀矿大
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蒙其古尔绿色铀矿山基地全面建成,松辽盆地西南部初
步发现长度超过 10 千米的砂岩铀矿带,800 米超深地浸采铀工艺取得突破。
海外铀资源开发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投资开发项目、积极参股国际铀资源公
司、加大铀贸易力度,海外铀资源掌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核燃料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关键环节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为满足国内及
出口核电站对核燃料的需求提供了保障。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铀纯
化转化、铀浓缩产能与压水堆组件生产能力均大幅提升。2017 年,我国铀转
化生产线全线建成,成为具备万吨级铀转化能力的国家,新一代铀浓缩专用
设备实现工程化运行。国内核电站基本实现核燃料本土化供应,自主品牌核
燃料组件正在加快发展,核级锆材完成国产化。AP1000 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全
面建成,实现了国产化;三门核电首炉换料燃料组件生产任务圆满完成,自
主研发的 CAP1400 燃料定型组件顺利下线。CF3 核燃料组件研制顺利推进,
完成全部堆外试验。核燃料关键材料 N36 锆合金具备批量化生产和应用条
件。最新型的 CF3A 先导组件研制成功,即将在方家山核电机组进行运行考
验。全球首条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事故容错燃
料(ATF)从概念、材料研究开始转向工程示范研究,中核研制的 ATF 燃料
碳化硅包壳管实现入堆辐照,中广核的 ATF 候选材料正式进入研究堆进行中
子辐照测试。
乏燃料管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在压水堆乏燃料离堆贮存方面,我国
已具备水法贮存能力 1300 吨。已批复大亚湾和田湾核电厂分别建设贮存能力
400 吨和 150 吨的乏燃料干法贮存设施。与 200 吨后处理示范工程配套的乏燃
料离堆贮存水池已经开工建设,将具备 1200 吨贮存能力。另外,秦山三期重
水堆核电厂建设了干法贮存设施,可以满足全寿期乏燃料贮存需求。在乏燃
料运输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专业化的公路运输体系,具备公路运输能力 50
吨 / 年,并且正在进一步扩充公路运输能力。2017 年,中核集团研发成功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商用乏燃料运输容器原型样机(龙舟 -CNSC),并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具备了批量化生产能力,乏燃料运输容器长期依赖国外制造的情况将得到改
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