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
P. 54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

             现安全连续供热 168 小时,为核能供暖推广应用提供了新方案。中广核联合
             清华大学,采用成熟的 NHR200- Ⅱ低温供热堆技术,将在华北规划建设中国

             首个小型核能供暖示范项目。国家电投集团自主研发的 20 万千瓦的微压闭式
             回路小型供热堆 HAPPY200 通过概念设计评审。
                  中国核电等五家企业联合投资开发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推动核动力装

             置在水面舰船、海上综合利用平台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掌握海洋核动力自主
             化核心技术,促进了国内海洋核动力装备的产业化发展。国家电投集团也在

             积极研发 CAP50T/CAP50S 等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
                  中国先进研究堆首次产生冷中子束流,束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
             具备开展冷中子散射等实验的能力。
                  在钍基熔盐堆和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嬗变系统开发方面我国也取得重大

             进展。中科院通过实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 A 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已经
             突破了氟盐腐蚀控制等 7 项核心关键技术,即将建成世界首座 TMSR 仿真堆,

             已经明确实验堆的选址并启动工程前期工作,完成了 2MW 钍基熔盐实验堆优
             化方案设计,提出了基于小型模块钍基熔盐示范堆(液态燃料)和钍基燃料
             盐干法批处理示范装置的钍资源高效利用方案。通过实施“加速器驱动次临

             界堆嬗变系统” A 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原创提出了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
             统方案并建成样机,为将来大幅提高铀利用率和降低核废料量奠定了基础。
                  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于 2017 年 12 月 5 日在合肥正式启动工

             程设计,中国核聚变研究由此开启新征程,计划分三步走,第一阶段到 2021
             年,CFETR 开始立项建设;第二阶段到 2035 年,计划建成聚变工程实验堆,
             开始大规模科学实验;第三阶段到 2050 年,聚变工程实验堆实验成功,建设

             聚变商业示范堆。

                 (四)核燃料循环能力进一步加强,全面支撑核电可持续发展


                 “国内开采、海外开发、国际贸易、战略储备”四位一体的天然铀供应保
             障体系逐步完善。国内铀勘查与采冶能力不断提升,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已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经落实了 6 个万吨至 10 万吨级铀矿资源基地,已探明的 32 个大型及以上规


                                                                               033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