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8 - 2019congshu
P. 268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 (第二卷)
二是建设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业务审批管理平台。依托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保
护信息化工程,借助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展生态环境保
护信息化工程核安全监管分系统和辐射安全监管分系统的开发建设。核安全监管
分系统实现对民用核安全设备特种工艺人员、民用核设施操纵人员和注册核安全
工程师人员的资格管理以及对核电厂安全、研究堆安全、核燃料循环安全的业务审
批管理。辐射安全监管分系统实现对放射性废物安全、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核技
术利用安全、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安全以及电磁辐射安全的业务审批管理。
三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基于环境保护业务专网,建立和完善局机关、六个派
出机构、两个技术支持中心的移动办公和视频会议会商系统。完善行政办公、人
事、财务等政务信息管理系统,推动部门绩效管理,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和质量。推
进知识管理系统和档案系统的利用和改进,对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中大量有价
值的方案、策划、成果、经验等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积累知识资产避免流失,
促进知识的学习、共享、培训、再利用和创新,有效降低学习成本,支持人才成长。
3.2 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
一是配合建立“互联网 + 政务服务”体系。配合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建设
生态环境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规范网上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为社会提供“一
站式”政务服务,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政务服务标准化和网络化水平。根据国
家核安全局的职责定位,共计有 21 项行政审批事项完成了与生态环境部“互联网 +
政务服务”平台的整合集成,后续还有人员资质等 4 个审批事项在已经集成的基
础上待完成功能升级。整合行业数据,建设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对企
业和公众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有助于推动核与辐射安全的公众参与。
二是强化信息公开支撑。通过生态环境部政府网站,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微
信和移动客户端,国家核安全局政府网站,国家核安全局官方微信,以及六个核与
辐射安全地方监督站和两个技术支持中心的官方网站,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加强信
息公开移动化应用,建立完善更加科学合理的信息公开目录,方便公众查询和使
用,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时效。探索建立新媒体矩阵管理平台,持续深化核与辐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