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3 - 2019congshu
P. 273
产业发展与创新
用。缺点在于难以有效沟通协调 4 个板块之间的项目推动,常常有 4 个板块工作
进度不一致而造成的人力浪费、成本徒增。
另一种即是 EPC 模式,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工作全部委托给一个总承
包商,这种模式下设计院、施工承包商、设备供应商、调试工程队等主体结构进一步
统一,对于业主而言结构关系更为简单,所需要参与和扮演的角色更少,有利于工
程高效进行。
目前更多核电厂项目选择后者,总承包商囊括了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全流程
核电建设工作,实现对项目更好的安全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目标,与众多核电
设备供应商直接对口。因此工程建设阶段的技术问题反馈体系更好确立,组织结
构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
2 核电厂反馈工作现状
美国在三哩岛核事故后开始了创建经验反馈体系的历程,设立了核动力运行
研究所(INPO),致力于推动核电厂同行评价以及经验反馈工作的开展。之后世
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成立,为全世界核电厂的可靠运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国内核电厂吸收国外的相关经验教训,开始建立自己的经验反馈体系。
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给出了大陆核电的发展蓝图,防城港、台山等基
地的后期项目稳步推进,荣成等新厂址即将开工,同时积极开展内陆核电项目前期
工作。怎样对已经发生的技术问题进行有效的反馈,以防止问题的重发,如何加强
经验反馈管理并使其成为守护核安全的重要手段,这是近年来各个核电基地都在
思考的问题,也由此开展了一些工作。
目前建立起的业主方的经验反馈机制主要应用在机组商运阶段,工程总承包
商建立起的反馈体系应用于工程内部,两大建设主体单位之间没有有效的反馈沟
通、自说自话,由此造成了反馈的不及时,以及一台机组接收两次反馈的冗余繁杂。
另一方面,以往的反馈工作是经验反馈,这个概念包含了很多因素都需要反
馈,诸如人因失误、质保管理、技术问题、成本管理等。却没有设计核电厂的技术问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