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_l(1)
P. 118

核工业标准化 2035 发展战略研究


             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标准仍主要使用国外标准,核工业标准的质量不能通过核
             电工程或项目应用得到及时提升。

                  核工业标准化工作重“立项”轻“维护”,标准更新速度不能满足行业
             需求。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采用定期标准复审工作模式,标准一般在发布 5
             年后启动复审工作。但有些工程技术更新较快,这种定期标准复审工作模式

             已经不能及时将工程技术的最新要求反馈到标准中。
                  3. 标准体系不健全,制约核工业标准化对核工业的支撑

                  核电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将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
             这就要求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建设应向高质量供给目标迈进。从核电发展形势
             与需求来看,我国现有核电标准供给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短板,我国现有
             核电标准的应用情况还不理想,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与我国安全高效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发展核电战略相比,仍然需要提升标准质量以高效支撑产业发展;与我国核
             电“走出去”战略相比,仍然需要提升标准自主化水平以推动自主技术、产

             品和服务“走出去”;与我国核电创新发展形势相比,仍然需要不断提升现
             有核电标准的适用性、先进性并增加标准供给以满足新机型和新技术对标准
             的需求。随着我国核电的不断创新,“华龙一号”、CAP 系列核电、高温气冷

             堆、快中子反应堆、水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堆型或机型不断发展,新的技
             术、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不断推出,对核电标准体系提出了新的需求,缺失
             的标准亟待补充完善。

                  核燃料循环技术领域标准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综观现有核燃料循环技
             术和产业标准,总体数量相对有限,涉及的领域也不全面,覆盖的点还很分
             散。国内在地浸采铀、核燃料元件制造、高放废液玻璃固化等先进核燃料循

             环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相关标准体系尚未健全。
                  核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尚未建全。当前,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已经步入快

             速发展期,未来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我国核技术应用
             的很多领域都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但标准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要
             求。一方面是标准数量严重不足,部分领域标准仍为空白或是标准很少,有
             些已有标准标龄过长,长期未进行修订升级;另一方面是核技术应用领域属


                                                                               103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