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_l(1)
P. 113

核能发展蓝皮书



                 (二)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核工业标准体系主要由国家标准、核行业标准和能源行业核电标准
             及其他标准构成。截至 2021 年底,现行有效标准 2700 余项,其中包括国家
             标准、核行业标准、能源行业核电标准、核学会团体标准和 ITER(国际热核

             聚变实验堆)专项标准等。
                  1. 国家标准体系

                  核工业国家标准体系分为核仪器仪表和核能两大领域,其中核仪器仪表
             领域国家标准有近 130 项,核能领域国家标准有近 170 项。
                  核仪器仪表标准主要分为通用核仪器标准、核电厂安全重要仪控系统和
             设备标准、辐射防护仪表标准。核能标准主要分为基础通用标准、核电及研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究堆标准、核燃料循环标准、核技术应用标准、放射性物质运输标准、核聚
             变标准。

                  2. 核行业标准体系
                  截至 2021 年底,核行业标准体系现行有效标准 1200 余项,覆盖反应堆、
             核燃料、发射性同位素、核仪器仪表等核工业科研生产各个领域,以及辐射

             防护、信息化、质量与可靠性等通用领域。
                  3. 能源行业核电标准体系
                  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建设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结合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

             核电站的工程经验,急用先编,制定了一批适用于 30 万千瓦、60 万千瓦和
             百万千瓦核电项目的标准。原国防科工委于 2007 年首次发布压水堆核电厂
             标准体系。2009 年,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新版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并于

             2011 年、2013 年和 2015 年分别对该标准体系进行修订升级。截至 2021 年底,
             能源行业核电现行有效标准达 960 余项。
                  目前,能源行业核电标准体系形成了包含核电前期工作、工程设计、设

             备、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等领域以及 29 个子领域的标准体系结构,覆
             盖了核电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较为完整地体现了我国核电产业发展
             对标准的需求,基本能满足二代改进型核电和三代非能动核电的要求。


             098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