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_l(1)
P. 117
核能发展蓝皮书
智能制造、智慧车间已经相继出现。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和国家政策要求,
核工业标准化需要及时总结核行业的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在科研、设计、
运行、生产制造等方面的经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核工业标准,支撑核工业
的转型升级。
(二)核工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 统筹协调不足,制约核工业标准化长远发展
一是核工业标准化相关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目前,核领域的国家
标准、国家军用标准、核行业标准、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
责,核工业标准处于分散管理状态,标准化整体建设顶层设计不足,各类标
准之间的界限难以明晰,核工业标准化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统筹协调工作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机制。
二是主管部门内部的科技管理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
通常,核工业标准化的管理工作在科技管理部门,核工业重大科研项目、工
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在业务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核工业重大科研项目、
工程项目的立项至验收,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标准立项至发布的实施。缺乏标
准化与项目同步开展机制,容易导致核工业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的成果
不能及时转化为标准;发布实施的标准也不能对核工业重大科研项目、工程
项目起到较好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是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在核工业标准编制方面,不仅涉
及上述主管部门的职责,也涉及企业及科研院所等众多标准单位的利益和诉
求。参与主体越多,达成一致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这增加了标准的协调难度,
造成标准编制的成本升高、效率降低。
2. 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平衡,制约核工业标准化良性循环发展
核工业标准化工作重“前端”轻“后端”,标准实施监督和反馈机制不
健全。目前,我国核工业标准化的工作重点仍在于标准的立项、编制阶段,
未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和反馈机制,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平衡,导致当前不
少核工业标准虽然已经发布,但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国内核电工程或项目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