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_l(1)
P. 119

核能发展蓝皮书


             于多专业交叉的学科,标准分散管理现象严重,导致标准引领核技术应用产
             业发展的作用不大。

                  4. 预先研究不足,制约核工业标准化自主发展
                  核工业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未同步开展,标准适用性不强。在
             核工业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未同步规划标准化工作,对工

             程建设、科技创新的成果不能够及时形成标准,既不利于后续工程建设和科
             技创新推广应用,也不利于后续标准化工作及配套标准的建设工作。例如,

             我国自主研发建设的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已经正式运行,但相关标
             准还很少,缺少成体系的自主标准支撑。
                  核工业标准预先研究不足,标准自主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核工业对
             于标准的预先研究重视不够,投入明显不足。有些标准中的基础数据、指标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要求等直接参考国际或国外标准,缺少对标准相关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对标
             准中的关键要求和指标也没有进行试验研究和验证等工作。这一方面导致现

             有核工业标准对于我国的适用性无法保证,另一方面难以对预先研究工作予
             以支撑,导致我国核工业标准只能长期处于跟随国际或国外标准的状况,影
             响我国核工业的长远发展。
                  5. 国际影响力不高,制约核工业标准化对“走出去”的支撑

                  承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职务少。国际标准化组织核能技术委员会和国际
             电工委员会核仪器技术委员会是国际上与核能相关的两个重要的标准化组织,

             主要由美、法、德、俄 4 国主导,主席和秘书都由这 4 国担任。
                  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数量少。国际标准化组织核能技术委员会正式发布
             的 221 项国际标准中没有我国主导编制的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核仪器技术

             委员会正式发布的近 200 项标准中只有 5 项是由我国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
             化组织核能技术委员会下设工作组中仅有 SC6/WG3 的召集人来自我国,其
             余工作组的召集人都是其他成员国专家。国际电工委员会核仪器技术委员会

             下设工作组则无我国专家担任召集人。
                  承担或参与国际核工业标准化技术活动少。国际上,一些标准化组织牵
             头开展了一系列与标准相关的技术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参与程度


             104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