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核能19第04期.indd
P. 20

特  载



                 全风险,核安全保障体系发挥了重大作用。                     经完成。一批中、低放废物处理设施已建
                     2. 核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核电厂                  成。2 座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已投入运行,

                 采用国际通行标准,按照纵深防御的理念                      1 座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开始建设。完成
                 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行,具有较高的安全                      一批铀矿地质勘探、矿冶设施的退役及环
                 水平。截至 2011 年 12 月,我国大陆地区                境整治项目,尾矿库垮坝事故风险降低,
                 运行的 15 台核电机组安全业绩良好,未                    污染得到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废旧

                 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 2  级及以上事件                    放射源得到及时回收,一批老旧辐照装置
                 和事故,气态和液态流出物排放远低于国                      完成退役。国家废放射源集中贮存库及各
                 家标准限值。在建的 26 台核电机组质量                    省 ( 区、市 ) 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基本建成。
                 保证体系运转有效,工程建造技术水平与                      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良好,辐射水平保持在

                 国际保持同步。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                      天然本底涨落范围;从业人员平均辐照剂
                 冷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工作有序推进。                      量远低于国家限值。
                 2011 年实施的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结果                    ( 二 ) 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面临挑
                 表明,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基本满足                      战。

                 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                          1. 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核电多种
                 新标准的要求,安全和质量是有保障的。                      堆型、多种技术、多类标准并存的局面给
                     研究堆安全整改活动持续开展,现有                    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运行和在建核电
                 研究堆处于安全运行或安全停闭状态。核                      厂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仍需进一步

                 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保持                      提高。部分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抵御
                 安全运行,未发生过影响环境或公众健康                      外部事件能力较弱。早期核设施退役进程
                 的核临界事故和运输安全事故。核材料管                      尚待进一步加快,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需
                 制体系有效。放射源实施全过程管控,辐                      要妥善处置。铀矿冶开发过程中环境问题

                 照装置防卡源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安                      依然存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量大面广,
                 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放射源辐射事故年                      安全管理任务重。
                 发生率由上世纪 90 年代的每万枚 6.2 起                     2. 科技研发需要加强。核安全科学技
                 下降至“十一五”期间的每万枚 2.5 起。                   术研发缺乏总体规划。现有资源分散、人

                 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                      才匮乏、研发能力不足。法规标准的制(修)
                 验活动全面纳入核安全监管,设备质量和                      订缺少科技支撑,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
                 可靠性不断提高。                                究与国际先进水平总体差距仍然较大,制
                     3. 放射性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近年来,                约了我国核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国家不断加大放射性污染防治力度,早期                          3. 应急体系需要完善。核事故应急管
                 核设施退役和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治理稳                      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核电集团公司在
                 步推进。多个微堆及放化实验室的退役已                      核事故应急工作中的职责需要进一步细


                 10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