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
P. 180

核燃料循环产业

             2017 年 12 月底,我国压水堆核电站累计产生乏燃料 4200tHM,其中 3700tHM
             贮存在核电站反应堆的堆水池中,向乏燃料中试厂水池运贮乏燃料 419tHM。

             我国坚持核燃料闭式循环政策,通过乏燃料后处理,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减少放射性废物量。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乏燃料运输、贮存等环节能力建
             设,不断完善核燃料循环“大动脉”体系建设,以期促进核电安全可持续发

             展。

                 (一)乏燃料贮存能力持续提升


                  按照乏燃料是否离开反应堆,乏燃料贮存方式分为在堆贮存和离堆贮存。
             在堆贮存方面,我国早期建设的大亚湾、田湾等核电机组,在堆水池可以满
             足 10 年换料贮存需求,近期即将满容,正积极稳妥地推进外运工作。近年来

             新建的核电机组在堆乏燃料水池基本可以贮存 20 年换料产生的乏燃料,大大
             提升了乏燃料在堆贮存能力。

                  压水堆乏燃料离堆贮存能力方面,我国一方面通过建设后处理配套项目,
             不断提升湿法贮存能力,另一方面在着手新建干法贮存设施。我国已经建成
             并运行的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配套水池及其扩建水池,贮存能力分别为 500

             tHM、800 tHM;后处理示范工程配套水池正在建设,贮存能力为 1200 tHM;
             在大亚湾和田湾核电厂内正在建设干法贮存设施,贮存能力分别为 400 tHM、
             150 tHM。另外,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厂在投运不久就建设了配套的干法贮存

             设施,可以满足全寿期乏燃料贮存需求。

                 (二)公—海—铁联运体系建设正按计划推进


                  中核清原公司作为乏燃料运输唯一的责任人,具备公路运输能力 50 吨 /
             年,并且正在扩充公路运输能力。截至目前,共执行各类乏燃料运输任务 54
             批次,运输货包 410 台次,未发生一次涉核安全事故,有效履行了乏燃料运

             输托运人职责。在装备自主化方面,乏燃料运输容器长期依赖国外的情况将
             得到改善,2017 年,中核集团研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乏燃料运输容器。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为适应今后乏燃料运输需求的增长,我国一方面提升现有乏燃料公路运


                                                                               159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