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176
ᇏݓނିྛြᇆ९čֻजĎ
但同样面临到期关停的命运,寻找新的替代热源是山东省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
山东海阳核能供暖经验,建议在不改变现有城市自有管网前提下,依托海阳、荣成、
招远、莱阳等核电基地,在省能源部门的统筹下,在各地市的相互协调配合下,实现
胶东半岛全域零碳供暖,成为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典范”。同
时在内地,配套建设以核电小堆为中心基荷的局域微网,为工业园区或为附近居民
区供电、供暖,更好地解决工业和居民用电需求。
5.3 推动核能产业发展,带动装备制造产业赋能升级
一是以核电项目带动产业,核常兼备。核能产业创新发展关键是大型核电项
目和配套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带动。相比于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核电大省,山东
核电装机规模存在较大差距。建议省委、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加大对核电项目审批
的支持力度,力争每年山东都有 2 台以上机组核准建设。装备企业以核电设备发
展为契机,全面提升制造水平,全方位拓展在高铁、航天等高端装备的市场业务,实
现产业升级和全面发展。
二是搭建全省能源产业联盟。建议省能源和工信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山东能
源产业联盟”,形成煤、核、风、光不同能源领域协同发展合力,打造山东能源装备制
造的资源共享平台。核能领域联盟可依托山东省核学会的企业资源,由核电和装
备制造核心企业牵头,20 家具备“独角兽”企业发展潜力企业加盟,实现本省核
电项目省内直通采购一体化,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
三是建立产业园基地,形成海阳、荣成和济南聚集效应。打造千亿级新产业集
群,必须依靠产业园规模化发展,形成聚集效应。调查发现,山东核能相关企业主
要集中在三地,其中烟台 31 家,威海 16 家,济南 7 家。建议重点推进烟台、济南和
威海三大片区核电产业园区快速发展,同时注重三大产业园的差异化建设,烟台侧
重重型装备制造(如台海集团、山东核设备制造公司等)、济南侧重仪控软件技术
(如美核电气、斯诺电子等)、威海侧重研发和卡脖子产品制造(如清华核能与新能
源技术研究院分院、国核自仪、威海双丰物探设备等)。
四是建立省级智慧核能产业中心。依托荣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堆和“国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