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_l(1)
P. 153
核能发展蓝皮书
资源占用多等缺陷。水热同产同传技术是在已建成核电厂基础上,通过增设
少量设备,实现土地资源、设施设备利用率的大幅提高,可有效降低能源消
耗、更好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多项技术突破,包括首次实现“零能耗制水”;
实现更高的系统集成度,以单一水热同产设备替代专门的海水淡化系统和传
统的换热设施;同时具有“大温差提取热量潜力”和“用户侧高品质供水”
的显著特征;可推广性强,既能应用于具有大体量清洁热源的核电基地,也
能应用于具有可利用余热的滨海核电厂及其他设施,还可通过小型化分布式
应用于工业园区或居民社区等。
同时,水热同产同传技术可实现较好的“产热 + 供热 + 制水 + 供水”的
综合经济性,既降低了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又提高了能源及设施利用率,
节约了国土资源特别是城市土地资源。随着规模扩大及应用推广,该技术的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经济性有望不断提高。
四 我国核能综合利用场景应用展望
(一)工业蒸汽供应
蒸汽作为能量传递的主要媒介,在现代工业中被广泛使用。“双碳”目标
下,燃煤机组审批越发严格,各地工业园区存在较大的蒸汽供应缺口,制约
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之下,核电机组具有提供大规模工业蒸汽的巨大
潜力,目前海阳核电厂、田湾核电厂等均已启动核电机组供应工业蒸汽的积
极探索。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主蒸汽品质好、压力高,可满足大多数工业
园区蒸汽需求;高温气冷堆参数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各级品质的蒸汽,
二者在供应工业蒸汽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储热
储热是配合供热系统协调运行、提高供热稳定性的一项技术,主要利用
水的显热来储存热能,采用储热水罐作为储热容器。该技术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北欧地区,目前已较为成熟。近年来,水储热技术在我国发展迅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