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中国核能核能年鉴2017.indd
P. 42
特 载
应急交流平台,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消除 反应堆核应急技术与管理研究。针对多机
疑虑。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还有针对性地与 组同时出现共模事故、内陆核电站严重事
港澳地区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各领域专业培 故源项分析、跨地区核应急准备、核燃料
训,提高当地人员专业水平,为保持香港、 循环设施应急准备、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事
澳门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件应急处置等重大课题,持续开展研究,
核能安全利用是关系台湾海峡两岸人 取得一批成果,促进了中国核应急基础技
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两岸双方对此高 术水平的整体增强。
度重视。2011 年 10 月,海协会与台湾海 核应急专用装备研发。重点推进核应
基会签署《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 急辐射监测、辐射防护、医学救援、去污
在该协议框架下,两岸建立核应急事务联 洗消等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自主研制车
系机制,在核电安全法规与标准、核电厂 (船)载巡测设备、航空辐射监测系统、
事故紧急通报、核电厂环境辐射监测、核 辐射监测与事故响应机器人等装备设备,
电厂事故紧急应变及准备等领域不断拓展 以及车(船)载核应急指挥系统、核应急
交流与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医学分类及监测平台、医疗支援系统等,
并已装备各级核应急救援队。中国海关使
七、核应急科技创新 用的门户式辐射探测设备全部由国内企业
自主研发制造。
中国制定国家核应急工作规划,明确 核应急信息化技术研究。开展核应急
核应急领域科技创新目标要求、体制机制、 数据采集和传输标准化研究,建立健全全
人才建设、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取得 国核应急资源管理系统。研发核应急指挥
一批科技创新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 信息化系统,创新核应急预案模块化、响
进水平。 应流程智能化、组织指挥可视化、辅助决
核事故后果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开 策科学化等技术,实现日常管理与应急响
发。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中 应一体化,提高了核应急响应能力和组织
国有关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事故源项估算、 指挥效率。
风场诊断与预报、气载放射性扩散、水体 核应急医疗救治技术研究。开展急性
放射性扩散、核辐射医学应急分类及救援、 放射损伤诊治等技术研究,制定急性放射
放射性剂量估算等技术领域取得成果,为 损伤诊断与治疗方案和救治指南。开展核
国家核应急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关键技术研究及其
核应急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华龙一 推广应用研究,研制适用于广大人群的核
号”反应堆、AP1000 反应堆(美国先进 辐射事故生物剂量快速估算方法,优化重
压水堆)、EPR 反应堆(欧洲压水堆)、 度、极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患者的非清
高温气冷堆、快堆等三代、四代核电技术 髓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联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