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8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
P. 328

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创新模式

             5800 万千瓦、在建 3000 万千瓦的目标,每年国内要核准 6 台以上的核电机组,
             我国核电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在核电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核电舆论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
             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移动互联时代正全面到来,推动媒
             体行业转型发展,对核电舆论生态环境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

             我国现阶段的核电舆论生态环境具有以下特点:核电舆论传播主体与模式多
             样化,舆论总量迅速增长,意见领袖的影响越来越大,舆论受众群体发生变

             化,邻避群体事件愈演愈烈。
                  创新核电公众沟通对保障核电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消除公众的“核恐慌”。核电公众沟通并不是一时的行为或
             者事件,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沟通的过程本身也是进行核知识、核

             文化教育和普及的过程。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公众和投资者对核能的担
             忧和再思考,亟须政府与核电企业建立坦诚、透明、对等、双向互动的信

             息沟通和交流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普及核安全知识,让广大公众参
             与、监督核安全,才能真正让社会公众认可核能,信任核能,消除恐慌心
             理。

                  二是有利于保障核电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核电是我国的大势所趋,但
             近年来,由于核电沟通工作未受到充分重视,一些涉核项目在政府层面已获
             批准,但最终暂缓或取消的事件为数不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核电的健

             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不断加强核电行业公众沟通工作不仅是普通公众和利
             益相关方对国家发展核电的期望和要求,更是核电这种特殊能源能够可持续
             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是有利于推进社会治理改革。核电公众沟通从行业层面来说是为了使
             核电更好地发展,让公众能够理性看待核电、接纳核电。如果上升到国家层
             面,建立一个良好的核电公众沟通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沟通渠道,不仅仅

             是核电行业所必须的,也是整个国家维护公众知情权、参与权与话语权的体
             现,更是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知识体系与道德意识建设,优化社会治理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的重要途径。


                                                                               307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