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
P. 237
核能发展蓝皮书
的天然铀生产技术体系和工业布局,有效保障了核能产业发展对铀资源的需
求。自 1958 年创建以来,中国天然铀生产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三个
层次的技术体系。创建发展阶段(1958~1984 年),建立了以常规采矿和搅拌
浸出为标志的第一代天然铀生产技术体系。调整发展阶段(1985~2000 年),
建立了以堆浸工艺和酸法地浸采铀工艺为标志的第二代天然铀生产技术体
系。恢复发展阶段(2001 年至今),第一代天然铀生产技术持续改进,拓展
了资源利用范围;第二代天然铀生产技术优化升级,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以
CO 2 +O 2 中性试剂浸出工艺为标志的第三代天然铀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实现了
规模化工业应用。目前,中国天然铀生产形成了地浸、堆浸和搅拌浸出工艺
并存的格局,是全球天然铀生产工艺技术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一 中国铀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2000 年以来,中国完成了全国 1000 米以浅的铀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铀
资源总量超过 200 万吨;铀矿找矿进入以 500~1500 米深度为主的“第二空间”
找矿阶段,勘查重心从南方硬岩转移到北方砂岩,在新疆伊犁盆地、吐哈盆
地,内蒙古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相继发现了
大型、特大型铀矿床,北方六大盆地均形成了万吨级的铀矿资源基地。截至
2016 年底,中国砂岩型铀资源量占 45.51%,花岗岩型占 21.84%,火山岩型
占 16.38%,碳硅泥岩型占 8.14%,其他类型约占 8.13%(见图 1)。
中国已探明铀资源的主要特点是:(1)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但常集中
成群出现,构成较大规模的铀矿田,硬岩铀矿床多集中产于江西、广东等南方
地区,砂岩铀矿床多集中产于新疆、内蒙古等北方地区;(2)矿床以中低品位
为主,高品位(> 0.3%)铀矿床资源储量仅占 4%,中低品位(≤ 0.3%)铀矿
床的资源储量占 96%;(3)矿床埋深大多在 500 米以内,部分可达 700 米乃至
1000 米;(4)铀矿床矿化类型复杂,共生、伴生矿产种类多,赋存有铀—钼、
铀—铍、铀—钍、铀—铌—铪、铀—稀土等。总体而言,中国铀矿资源品位偏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低,单个矿床规模偏小,部分矿床共伴生元素复杂多样,禀赋条件不如澳大利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