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2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412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五卷)
(3)标准国际化能力不强。
标准国际化是核燃料循环产业国际化的支撑和保障,为破除贸易壁垒,急需争
取国际标准话语权,当前我国核燃料循环产业国际化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标准国
际化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国际化的需求。标准国际化能力是核强国的重要标志
之一,与美、法等核强国的先进标准化组织相比,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
权微弱,在国际竞争中一直处于跟随角色,在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的关键时
期,急需加强标准国际化能力建设。
(4)核燃料循环标准发展不平衡。
在核电产业的带动下,我国在铀矿地质勘查和铀矿采冶、铀纯化转化、铀浓缩、
核燃料元件等核燃料循环前段领域初步建立了与科研生产相配套的标准体系,但
绿色勘查和数字化勘查技术标准还不够;铀纯化转化缺少高质量标准;燃料元件核
心技术标准还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燃料循环后段标准缺口较大。后段标准缺
失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核燃料循环标准化工作的短板。
2. 深层原因分析
(1)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转化为标准的机制不健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彻底打通关卡,破解实现技
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转化能力不强,
也是我国核燃料循环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标准是技术向产业化迈进的有效手
段,目前在核燃料循环领域尚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十二五”以来,我国核燃
料产业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工程经
验,但却没有及时转化为标准。如我国已建成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
第一条工业规模的高温气冷堆元件生产线,但相关标准的编制却刚刚起步。
(2)标准实施推动机制和反馈机制不健全。
我国法律和标准的融合程度不够,与美、法等国家相比,我国法律对标准的引
用不多,美、法等国家在法规中大量引用标准,提升技术标准的地位,强化了标准
的实施,例如美国的 10CFR 大量引用本国标准,法国《法国核设施安全法规汇编》
引用了 RCC 标准。当前我国标准的实施反馈机制还不够健全,标准发布部门缺乏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