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9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409

核燃料循环与废物管理




            循环产业环境保护的硬约束,要加强节能、安全、绿色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动核燃
            料循环产业升级。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绿
            色核燃料产业发展的需要。如在铀矿勘查领域,一些用于铀矿勘查的传统山地工

            程将不再允许实施,需要突破绿色勘查关键技术,确保铀矿产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
            发展,急需研制绿色勘查技术和数字化勘查技术标准。后处理是核燃料循环的重

            要环节,随着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的大量积压,后处理厂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为
            推动我国核燃料循环各环节协调发展,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后处理工程建设,急需同
            步开展标准化建设。另外,国家要实现“双碳”目标,作为绿色能源的核电必将发

            挥更大的作用,核电的发展必会带动核燃料循环产业的发展,进而对标准化的需求
            也将增大。
                 2.  高质量发展对核燃料循环标准化提出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
            才有高质量”。当前,我国核燃料循环产业的一些关键环节质量水平与国外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如铀矿地下开采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纳米比亚及南非等铀矿生
            产大国的高效采矿技术和先进采掘装备相比差距较大。在铀纯化转化领域,主

            体设备连续稳定运行的时间相对较短,检维修相对频繁,导致工作环境差,生产
            人员多,生产效率低。高标准是高质量的保证,高质量的核燃料产品直接关系到
            核工业全产业链的安全运行。核燃料循环标准需要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发

            展效率以及发展效果保障能力,“强化标准引领”,推动核燃料循环产业质量变
            革、效率变革。

                 3.  自主可控对核燃料循环标准化提出新要求
                 我国在核燃料循环产业的一些核心技术还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只能被动执
            行国外标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仍面临诸多急需破解的

            瓶颈问题,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与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例如在核燃料元
            件领域,我国使用的核电燃料元件大部分是本地化生产的外国品牌燃料元件,一些
            关键材料还在依赖进口,再如元件包壳、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关键设备、核心技术还




                                                                                   395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