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1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411
核燃料循环与废物管理
展提出战略举措并设定原则。如在最近美、法等核强国提出的标准化战略中,
均将国际标准化放到了一个重要地位,提出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区域标准
组织活动,更多制定国际标准、深化与其他国家标准化合作,明确提出要争夺新
兴领域标准主导权或占据主导地位,加强国际影响力等。我国核燃料循环标准
化的发展既要考虑国内新形势新要求,又要不断掌握国外核燃料循环标准化发
展动向,借鉴美、法等核强国的标准管理模式、经验以及发展战略,做到知己知
彼,取长补短,这样才能确保未来国内核燃料循环标准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地位。
(二)问题与挑战
1. 表象问题
(1)核燃料循环标准技术水平不高,引领作用不够。
我国核燃料循环领域的一些技术标准以引进转化为主,核燃料循环标准技
术水平总体上处于跟跑水平。与美国、法国等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后处理、核设施退役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标准还存在空白,基础材料等一些
核心技术标准还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不够充分,具有引领
性的高水平标准数量少。随着我国核燃料产业自主可控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
建立一套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燃料循环标准体系的需求已经迫在
眉睫。
(2)标准化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重大工程标准化支持能力不足。部分标准与科研生产工程需求结合不够,支
撑保障作用不突出。如在后处理领域,我国要在 2025 年建成投运乏燃料后处理示
范厂,形成工业规模后处理能力;2035 年建成大型商用后处理厂、形成大型商用规
模后处理能力。而标准却缺失很大,关键设备、工艺监测和控制等大部分后处理技
术标准仍然是空白,根本不能满足当前后处理工程设计建造和运行的需要,迫切需
要总结后处理近三十年的技术经验,制定后处理技术标准,为后处理工程提供技术
支撑。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