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2022第11期核能新闻----------最终版
P. 18

为了满足这一点,三代核电站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比如采用了大容量的双层

                   安全壳,这是核反应堆的最后一道屏障。“即使真的不幸发生了堆芯熔毁,也可

                   以让这些放射性的水封闭在安全壳内,不进入到环境中去。”赵成昆解释。
                        郑明光说,在设置了完整严重事故与堆芯熔毁应对措施之后,中国的先进三

                   代核电技术已经“不再存在福岛核电堆芯融化后放射性释放的场景或可能性”。

                        前述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人士强调,一个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与多种因素有关,

                   除了安全性设计之外,还需要有质控良好的制造能力和高效的运维管理水平。

                        对核电厂的严格监管也是确保事故不会发生的重要前提。日本国会在福岛事

                   故发生后的最终调查报告中称,根本原因是日本监管当局和东京电力公司间的关

                   系错位,导致“监视、监督机制崩溃”,错失预防核泄漏的最好时机。事故发生

                   前数年间,东京电力曾报告发现福岛第一核电站 28 次修改反应堆数据,同时,

                   它还意识到要对核电站结构加固,如果海啸达到超设计基准,可能会发生堆芯熔

                   毁和全面停电的风险。

                        中国民用核电站的监管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随着“十四五”期间开工的核

                   电机组不断增多,覆盖的机组类型(水冷、气冷)、技术路线也越来越多元。前

                   述人士指出,未来核安全监管机构将面临“多堆型、多技术、多标准”的复杂局
                   面,当下亟须扩充监管队伍、提升监管水平,并对每一种机型、技术更具针对性


                   的监管,而非照搬国外标准。
                        影响终极核安全的“游戏改变者”

                        将目光从东部沿海地区的核电站移向西北地区:北山金庙沟村 25 号。在甘

                   肃肃北县马鬃山境内,这里是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所在地,也是保障中国长期核

                   安全的“最后一站”。

                        这是一片大西北典型的“无人区”,人烟稀少,常住人口只有一户牧民,王

                   驹接受记者采访时,正是深秋十月,北山的 36 棵胡杨树已经全部染成了金黄,

                   这是当地季节流转的唯一证据,这里连动物很少见到。但对王驹来说,这片荒芜

                   之地是处置核废物的“理想场所”。

                        王驹是北山地下实验室总设计师、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核安全主要是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防止核设施发

                   生事故,二是核废料的永久安全处置。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中,99%属于中、




                                                           15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