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2022第11期核能新闻----------最终版
P. 17

-5
                        “三代核电对堆芯熔化频率的基本要求是小于等于 1×10 ,即十万分之一
                                                  -4
                   遇,二代核电的一般是 1×10 ,而‘国和一号’机型 CAP1400 的堆芯熔化频率

                                            -7
                   可以做到小于 4.02×10 ,安全性比国际上对第二代核电的安全要求高 100 倍以
                   上。”“国和一号”总设计师郑明光说。

                        三代与二代技术相比另一个重大技术进步是引入了“非能动安全系统”。传

                   统的二代核电一般采用能动安全系统,堆芯的有效冷却是通过泵将冷却水注入反

                   应堆中。这是一套以电力为支撑的机械装置,事故发生后可自动启动。如果一旦

                   失去动力供应,堆芯冷却功能就会丧失。福岛核电事故中就是如此,由于只有能

                   动安全系统,电力和备用电源都失效后,整个安全系统随之瘫痪。

                        为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西屋公司的工程师们研发出一套不依赖动力电源,而

                   是依靠重力、温差、密度差等驱动的非能动安全系统。郑明光说,“国和一号”

                   的安全设计就是全面采用了高可靠的“非能动”理念,一旦发生事故,被置于高

                   处的应急水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到堆芯或安全壳表面,自动冷却堆芯并导出安全壳

                   内的热量。

                        郑明光进一步解释,非能动系统利用的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比如水往低处

                   流,水热之后要自然蒸发,热蒸汽遇冷会发生冷凝等。因此相对来说,非能动比
                   能动系统在极限情况下更可靠。


                        并且,“非能动”系统是被动触发,事故发生后 72 小时内都无须人工干预,
                   给了操作人员足够“宽容时间”去了解核电厂所处状态。同样吸取福岛教训,第

                   三代核电的安全系统都强化了对极端事件的包容性,为应对 9.0 级地震这类“黑

                   天鹅事件”做好准备。

                        赵成昆总结,各国从福岛事故中得到的最重要经验,就是必须通过防御措施

                   保证一直有“可靠电源、可靠水源和可靠的现场操作人员”。当严重事故发生后,

                   只要这三方面能“控制保障得好”,就可以有效防止堆芯熔化,“后面的安全环

                   节就好办多了”。

                        在核安全领域,最重要一个概念就是“纵深防御”,对可能的核事故层层设

                   防,前一层次失效时,后一层次将加以弥补或纠正,不同层次防御间要尽可能相

                   互独立,以避免共同失效。福岛核事故堆芯熔毁后,如果有更好的应对措施,运

                   营者能做出更及时的反应,最终可能不会导致如此大量的泄漏。




                                                           14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