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hnxw202012
P. 24
核能观点
新年展望|“十四五”能新增多少核电
韩舒淋
随着中广核三澳核电 1 号机组在 2020 年 12 月 31 日浇灌第一罐混凝土,中国核电的
“十三五”以新机组开工而收官。
至此,中国核电“十三五”的成绩单定格在在运机组 49 台,总装机容量约 5103 万;
在建机组 16 台,总装机容量约 1738 万千瓦;另有 3 台机组(总装机 361 万千瓦)获得国
务院核准后尚未开工。在运、在建及核准机组总容量达到 7202 万千瓦。
这一数字显著低于此前的规划目标。2012 年 10 月,福岛核事故后核电重启时国务院
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该规划设定的目标是到 2020
年末投运 5800 万千瓦,在建 3000 万千瓦,总规模达到 8800 万千瓦。当前即便计入核准
未开工机组,总规模依然比规划目标低了约 1600 万千瓦。
对中国核电而言,过去的五年是长期蛰伏到缓慢复苏的过程,并不顺利。2016 年到
2018 年,连续三年未有常规商业核电站获批开工,断档严重。2019 年到 2020 年,先后共
有 5 个项目 10 台机组获批,其中有 3 个项目是新开辟的厂址。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核电是继续坎坷还是稳定复苏没有定论,覆盖核电未来 5 到
10 年的官方中长期规划还未出台,不确定性甚至高于“十三五”时期。但另一方面,2020
年新的气候变化承诺下,不产生碳排放、发电能力稳定的核电,又迎来了新的政策机遇。
一、伏笔
以五年为时间尺度来回顾核电是一个合适的周期。一般而言,成熟的核电项目从开工
到投运也大约是五年时间。当前的果,是五年前的因。当前的因,也决定了五年后的果。
而“十二五”收尾的两个核电事件,的确给“十三五”中国核电留下了伏笔。
其一是华龙公司的成立。2015 年 12 月 30 日,中核、中广核同时发布消息,双方合
资成立华龙国际核电技术公司。这一公司当年在高层关照下火线成立,为促进当时貌合神
离的“华龙一号”技术进一步融合而成立。只是这一公司成立之后的成果,又要等待三年
才落地。
其二是 AP1000 的标志性进展,同样是 2015 年 12 月 30 日,历经波折的 AP1000 首两
台主泵当日运抵三门核电现场。三门 1 号机组是 AP1000 技术首堆,但建设历经坎坷,其
中核心设备之一屏蔽主泵的制造拖期是项目拖期的重要原因。
回顾来看,AP1000 首堆的拖期,事实上给了华龙一号追赶的时间,改变了中国核电
的技术版图,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对核电技术出口管制也是不可忽视的外因。最终“十三五”
核准的 5 个新项目中,4 个采用了进一步融合后的华龙一号技术。
过去的 5 年里,前 3 年核电的停滞,对核电安全的政治争议和技术路线的悬而未决是
主要原因,现在这两个问题都逐渐有了答案。连续两年 10 台机组获批,并且从 2019 年的
“冷处理”到 2020 年的第一时间官宣,政治决断似已有结果。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