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4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284
ᇏݓނିྛြᇆ९čֻजĎ
多组分级联算法以及级联优化算法,丰富了多组分同位素分离级联理论体系。
(2)具备高纯硅 -28 同位素分离研发和生产技术能力,生产出公斤级的丰度
为 99.5% 以上的 28SiHCl3 产品,成功制作了纯硅 -28 外延晶片的样品,热导率和
电子迁移率等参数远远优于常规芯片。
(3)具备氙同位素分离研发和小批量生产能力,同位素丰度达到 99% 以上,
产品已成功进入国内外市场。
(4)突破了钨同位素分离关键技术,成功生产出 100 公斤级的丰度为 60% 的
钨 -184 同位素,实现了该同位素国产化替代,解决了钨 -184 进口受限的问题。
(5)掌握了锌、锗同位素制备技术,成功制备出了贫化锌 -64、锌 -68、锗 -76、
锗 -72 同位素产品,产品已进入国内外市场。
4 国内外差距分析
虽然国内在稳定同位素离心分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与俄罗
斯和 Urenco 公司相比,无论是在分离技术上还是产业化程度上都还存在一定的
差距。
(1)在分离技术方面,离心法分离同位素从研发到生产整个技术链包括分离
工质合成与转化技术、离心分离技术、丰度及化学纯度分析技术、产品净化技术等
诸多关键技术。目前国内研究成就主要集中在离心分离技术,技术链条中的其他
关键技术还需要突破。
(2)在产品多元化方面,俄罗斯利用离心技术分离了 20 多种元素的稳定同位
素,国内离心分离的同位素产品集中在氙、锌、钨、锗、硅等有限的几种元素,其他元
素尚未形成产品,与俄罗斯同位素产品多元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3)在同位素应用技术方面,有些同位素分离技术已经成熟,但应用技术滞
后,比如硅、锗同位素是制作高性能芯片的重要材料,但国内芯片制造工艺目前尚
未大规模使用硅、锗同位素,限制了该类同位素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