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lps2020-v1
P. 33
核能发展蓝皮书
含台湾地区),总装机容量 5200 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 17 台以上,装机容
量 1900 万千瓦以上;到 2025 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 7000 万千瓦,在
建 3000 万千瓦;到 2035 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 2 亿千瓦。
“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在我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作
用将更加凸显。
2.核电建设节奏有望趋于稳定
2019 年,我国 6 台核电机组核准开工。随着漳州等核电项目陆续开工,
国产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正式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2020 年,“华
龙一号”示范工程和海外首堆工程有望投产运行,我国核电产业具备了在更
高起点发展的基础。以“华龙一号”“ 国和一号”等自主化三代核电为主力
堆型,进行规模化、批量化建设,是实现核电规划目标的最可行的技术选择。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十四五”及中长期,我国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 6~8 台持续稳步推进。随着
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面临电力需求增长、本地资源不足、环
境容量约束、电力结构优化等问题,“十四五”期间稳步推进中部地区核电发
展,推动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江西彭泽等厂址比较成熟的核电项目建设,
是解决中部地区电力需求问题的战略选择,对促进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
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具有长远意义。
3.核电产业链有望更加均衡发展
我国铀矿开采技术有望更加环保,更具有经济性。天然铀供应能力将不
断提升,供应体系持续完善。“十四五”期间将着力做好核燃料加工“降本增
效”,推动核燃料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CF3 自主燃料
可望实现商业化应用,ATF、环形燃料等更先进的燃料元件的研发力度将加
大并实现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核电的安全性。在后处理厂配套水池的基础
上,补充建设的干式贮存设施及其他乏燃料贮存水池,满足未来乏燃料离堆
贮存的需求。在核电比较集中的区域,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的选址与建设
步伐会加快。乏燃料公、海、铁联运体系建设将加快推进,有望形成乏燃料
多式联运体系,满足不断增长的乏燃料运输需求。乏燃料后处理示范工程将
在“十四五”期间形成规模处理能力。核电装备制造的国产化自主化水平将
018
ഠ॓ჽඔሳඣႆଽಸ DI& J T973SWT$XP%WMLG' /UQQT/U9 ' "7["JX .M I Z:N"Q+4J&5IQLIK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