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2022第12期核能新闻---最终版
P. 21

这种方案中,把高放废物深埋于距离地表深度约 500 至 1000 米的处置

                   库中。处置库须在各种未来演化情景及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实现对有害核素

                   万年以上的包容、隔离,防止有害核素对生物圈的不利影响,确保长期核安
                   全。各国目前都规定,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对应的安全隔离期不得少于一万

                   年。

                        中国从 1985 年起开始处置库的选址工作。综合评估甘肃、内蒙古、华

                   东、华南、西南和新疆 6 个预选区后,2011 年,国防科工局和原环保部联

                   合召开专家评审会,最终选定的首选预选区,就是甘肃北山。2021 年 6 月,

                   北山地下实验室正式开工,这是中国首个高放废物处置地下研究实验室,由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总体设计建造。至此,中国在确保长期核安全的战略

                   问题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北山地下实验室有两个主要的试验平台,分别位于地下 280 米和 560

                   米深处,主体结构由三个垂直向下的竖井和倾斜的螺旋坡道相连,从三维透

                   视图看,就像一个缓慢盘旋下降的螺圈。“螺旋坡道目前已经向下挖到 460

                   米深处,揭露出的岩石极为完整,与预测结果完全一致,螺旋斜坡道地下硐

                   室的稳定性也非常好。”王驹说。
                        他解释,地下实验室并非最终处置库,不会埋入真的高放废物,只是一


                   个“彩排平台”,通过研究为最终处置库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的工作
                   与建成处置库的工程目标相比,还相差较远,仍处于选址的前期研究阶段。

                   按照国家规划,将在 2040 年确定处置库的最终场址,2050 年左右建成并开

                   始运行。“对于是否能遵循这个时间表推进,我总体上比较乐观。”他说。

                        “邻避效应”何解?

                        王驹分析,为了更好隔离高放废物,最终选址的确定要考虑两类因素: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北山为例,当地海拔在 1500~2500 米,长年干

                   燥,年降雨量只有 70 毫米,蒸发量却高达 3000 毫米,地表水系不发育、地

                   下水贫乏。“这样,渗透侵蚀到处置库的地下水就会极其稀少。”他说。同

                   时围岩主体是坚硬的花岗岩,岩体完整、厚度可达 2000 米以上、渗透性极

                   低,且地壳稳定,地震活动很弱。







                                                           1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