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2 - 第二篇 工艺质量示范提升篇
P. 342
核电工程建设质量提升指导手册 第二篇 工艺质量示范提升篇
(3)使用焊条电弧焊焊接应严格遵守焊接工艺相关参数规定。
(4)对于承载焊缝,宜采用窄焊道焊接(焊条摆动范围不大于焊条芯直径的 3 倍)。
(5)焊道表面应连续,厚度均匀,并与邻近焊道的表面圆滑过渡。
3.4 碳钢、低合金钢的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
(1)热处理操作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方可从事热处理相关工作。
(2)对于不同类型的钢种,应按要求控制消应力热处理温度和在该温度下的保温时
间,以及需要进行消应力热处理的最小厚度。
(3)热处理升温速率、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和降温速率应按照焊接工艺热处理参数
执行。
(4)对于筒体环焊缝,焊缝每一侧(从焊缝最宽处算起),达到热处理温度的最小加
热宽度不应少于焊缝厚度或 50mm 两个数值的较小值。
(5)计算保温时间参考的焊缝厚度为:对接接头为接头横截面的厚度,角焊缝为焊
喉厚度,支管为支管和设备之间焊缝的最大厚度。当含有上述几种类型焊缝的焊接件进
行消除应力热处理时,厚度应为其中的最大厚度。
(6)加热速度(冷却速度)应足够缓慢。在 350℃以上时,形状简单的部件的加热(或
冷却)速率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焊接件厚度(e) 加热(冷却)速率
e≤25mm 220℃/h
两者中的较大值:
1)220℃/h 除以部件厚度与 25mm 的倍数
e>25mm
值
2)55℃/h
(7)被处理件上各点所“获得的温度”与设定的保持温度之间的最大允许偏差为±
15℃(采购规范中有不同的允许温差除外)。
3.5 钨极氩弧焊(奥氏体不锈钢)
(1)背面保护应持续到焊缝获得足够厚度(至少 4mm 的熔覆层厚度),以防止背面
氧化。
- 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