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年鉴
P. 22

ห  ᄛ



                 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                      术。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
                 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                      部等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超前部署,

                 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                      加强交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基
                 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                      础技术研究水平。
                 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六)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                    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对面向应

                 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                      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政府科技计划项
                 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目,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
                 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                      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依托骨
                 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                      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系统

                 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                      集成,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                      工程化平台,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突破动                    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财税政

                 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                      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
                 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                      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
                 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                      小企业创新发展。
                 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                          (三)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

                 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产权战略。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
                     四、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                    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争力                                      建设力度。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                    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鼓励

                 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                      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
                 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                      明创造。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优秀人
                 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                      才来华创新创业。发挥研究型大学的支撑
                 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                      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

                 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                      业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
                     (一)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                    才培养的政策,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
                 技术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

                 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
                 科学基金项目等的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                      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鼓
                 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                      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完善高校和科研机


                 12






       ୍୍࡫ଽ်1      JOEE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