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5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
P. 285

核能发展蓝皮书

             赋,在过去不重视碳排放压力以及集中供热需求本身就不大的情况下,单一
             核能供热相比于价格较低的化石能源供热,经济性不占优,且容易受到政治

             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推广应用规模相对较小。


                                二  国内核能供热技术特点



                  核能供热堆可分为壳式供热堆和池式供热堆两类,两种低温供热堆国内

             都有较好的技术基础。

                 (一)壳式核供热堆

                  清华大学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进行低温核供热堆技术的研发,至今

             已有 30 多年的持续投入和发展历史,目前主要研发壳式核供热堆。在国家
            “七五”攻关课题的支持下,清华大学核研院开展了低温核供热堆的关键技术

             研究,确定了一体化布置、全功率自然循环冷却、水力驱动控制棒等关键技
             术方案,开展了 5MW 试验堆工程建设,1989 年 5MW 低温供热堆正式建成并
             投入运行。清华大学核研院在该堆上进行了大量的运行性能实验和安全性能

             实验研究,验证了该堆型的固有安全性和非能动安全性。实现了 3 个冬季的
             供暖运行。
                  1991~1995 年,在国家“八五”攻关计划的支持下,清华大学核研院完

             成了 200MW 商用堆关键技术研究(NHR200-I),开展了热电联供、空调制
             冷、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完成了示范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和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于 1996 年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大庆

             油田 200MW 低温核供热示范站”建造许可证。自 2003 年以来,为适应市场
             需求,清华大学核研院与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一步开发了具有更
             高运行参数的 NHR200-II 低温核供热堆(见图 1),提高了设计参数,具备了

             提供饱和蒸汽的能力,可用于核能供热、供应工业蒸汽、汽 / 水联产、热电联
             供、海水淡化等。表 2 给出了 NHR200-I 与 NHR200- Ⅱ低温核供热堆的主要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技术参数。


             264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