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6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
P. 276

CAP 系列核电项目经济性展望

             施工措施、混凝土管理和施工工器具管理等进行优化,不断提高核电项目经
             济性。


                 (三)设备材料国产化

                  通过依托项目建设、对转让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以及国家“重大专项”课

             题研发,我国在主泵、爆破阀、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主设备,以
             及大锻件、蒸汽发生器用 690 镍基合金、核级锆材、核级焊材等关键设备和

             大宗材料上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并在逐步降低成本。同时,国内制造企业的质
             量保证、生产管理、核安全文化等软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已逐渐形成了上海
             临港、河北秦皇岛、广东南沙、辽宁棉花岛等多个专业化的核电设备制造基
             地,一重、二重、上重等大型锻件生产基地,以及一批能够提供主管道、钢

             制安全壳、核级泵阀等设备及材料的研制生产基地。这意味着我国三代核电
             产业链中制造环节能力全面提升,三代核电设备国产成套能力基本形成,具

             备年产 6~8 台(套)AP/CAP 主设备及关键材料的制造能力,为三代核电规模
             化、批量化建设和国际化战略实施奠定了基础。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经验表明,国产化将提高我国的装备制造能

             力,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并降低设备价格。在核电领域,我国曾经走
             过的从引进到自主化的道路也符合这一经验,即随着核电设备国产化、制造成
             熟化和制造批量化的进程,设备价格将显著降低。伴随 AP1000 依托项目的建

             设及 CAP1400 技术开发过程而实现的设备材料国产化实践,为后续我国三代核
             电的批量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将推动三代核电经济性的提高。


                 (四)模块化施工

                  CAP1000 和 CAP1400 延续了 AP1000 的模块化建造思想,并基于 AP1000
             依托项目的经验反馈,对模块进行了优化设计。从经济性的角度来看,模块

             化建造这一重要的技术经济特性对核电机组有重要意义。
                 (1)缩短建造工期,降低财务成本。传统的核电建造周期很长,通常为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60~70 个月甚至更长,模块化建造为缩短核电建造周期提供了可能性及发展方


                                                                               255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