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_l(1)
P. 80
核燃料循环产业
三 核燃料循环后段
核燃料循环后段是核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坚持闭式核燃
料循环政策,循环利用核燃料资源,加强放射性废物管理。2021 年,我国加
快乏燃料运输、贮存、后处理以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能力体系建设,在多
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乏燃料管理
截至 2021 年底,压水堆核电站累计产生乏燃料 7586tHM,其中 6967tHM
贮存在堆水池中,149tHM 贮存在核电厂内干式贮存设施中,其余 470tHM 已
经运离核电厂贮存或处理。重水堆核电站累计产生乏燃料 3565tHM,其中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1152tHM 贮存在堆水池中,2413tHM 贮存在核电厂内干式贮存设施中。
持续提升乏燃料贮存能力。我国建立了以湿式贮存为主、干式贮存为补
充的乏燃料离堆贮存能力体系。截至 2021 年底,已经形成 2500tHM 的湿式贮
存能力、550tHM 的干式贮存能力。2021 年,秦山核电厂干式贮存设施获得批
复并开工建设。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初步实现干式贮存设施的
国产化和自主化,并在秦山干式贮存设施项目中得到应用。
继续推进乏燃料运输体系建设。2021 年 6 月 30 日,我国自主设计制造
的首台百吨级 CNSC 乏燃料运输容器在西核设备公司顺利下线;首台国产乏
燃料容器完成制造下线及工厂验收;乏燃料运输调度平台开展搭建及调试工
作;完成国内乏燃料公海铁联运体系首次试运行。
乏燃料后处理示范工程建设顺利,乏燃料后处理科研工作有序推进。
(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
1. 低放废物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集中处置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21年,我国低放废物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西北处置场、北龙处置场、
飞凤山处置场推进库容扩建;甘肃龙和处置场建设有序开展;广东阳江处置
场实现开工建设;广西防城港处置场、辽宁徐大堡处置场按照要求开展项目
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