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lps2019
P. 120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9)

             心框架下开展,也是中欧聚变合作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低混杂波电流驱动技术有大的突破。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

             国环流器二号 A(HL-2A)利用先进的主动—被动天线(PAM)实现了无感
             电流全驱动,在高约束模(H-mode)条件下,耦合系数达 98% 以上。并用先
             进的高时空分辨和高能量分辨的硬 X 射线成像系统(即碲化镉相机)获得了

             无感驱动的电流分布。这些先进技术对于未来聚变燃烧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
             子行为研究、电流剖面控制和长脉冲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采购包取得重要进展。2018
             年年初,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东方电气集团广州重型机器股份有
             限公司和贵州航天新力铸锻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研发了 ITER 首个全尺寸
             包层屏蔽模块原型件;该院联合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 ITER 真空

             室内部件热氦检漏设备通过验收,并在该设备上完成了 ITER 包层屏蔽模块全
             尺寸原型件的世界首次热氦检漏,测试结果显示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要求,为建

             立未来托卡马克装置大型真空室内部件的热氦检漏试验标准提供了重要的基
             准,已正式申报“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国际标准,结果得
             到 ITER 国际组织专家和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表明我国已成功掌握聚变堆的

             高热负荷与中子屏蔽核心技术。6 月 9 日,该院联合国内多家企业组成的中国
             团队完成的 ITER 磁体支撑首批产品在贵州遵义正式交付,运往位于法国的国
             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现场,成为进入厂房并进行安装的首批基础性部件,该子项

             目完成了从材料到制造工艺的系列认证,以及 ITER 磁体支撑采购包的生产制
             造任务,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7 月 26 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等离
             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 ITER 计划首个超导磁体系统部件——馈线采购包

             PF4 过渡馈线——竣工仪式成功举办,意味着我国在核聚变工程核心技术领域
             真正实现了全球领跑。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攻克了众多技术难点,
             在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超导接头、低温绝热、低温高压绝缘等核心技术方面取

             得了诸多国际领先成果。8 月 9 日,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牵头的 ITER 核级压力
             容器蒸汽冷凝罐(VST)设计供货项目在法国卡德拉奇 ITER 现场完成最终产权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交接。这标志着我国企业首次中标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核级压力容器设


                                                                               103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