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核能新闻2022年6月---最终版(1)
P. 17

坚持双向发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优化升级。引导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在供
              给侧,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发挥煤炭煤电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和兜底保障作用。
              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积极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
              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生物质发电
              等清洁能源。在消费侧,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减煤限煤,严控“两高一低”项目盲

              目发展,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升级改造,推动企业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和电气化水平。推
              动出台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大力倡导绿色
              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双碳”

              工作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继续推动能源领域首台
              (套)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巩固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装备优势,力争绿色低碳前沿技
              术取得突破。目前,已经完成了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考核评价,组织开展了两批首台(套)
              重大技术装备的评定工作,扎实推动了核电、可再生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信息

              基础设施、燃气轮机等领域科技攻关和示范应用,全球首个商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已经并
              网发电,国核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以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
                                         统筹整体与局部,算好“整体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

              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对关系。这一科学分析高屋建瓴,充满
              辩证思维,使目标实现的脉络更加清晰、路径更加明确。国家能源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关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需统筹各方力量、付出
              艰苦努力,坚持全国一盘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研究论证,主动认领任务,
              分解细化落实。

                   强化政治引领。实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碳”工作部署实施以来,国家能源局党组始
              终坚持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提高政治

              站位,增强政治能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做好“双碳”工作作为践行初
              心使命的重要检验,作为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大契机,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
              重,自觉与党中央部署要求对标对表,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树立系统观念,以党的坚强有
              力领导保障“双碳”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加强政策衔接。坚持以国家顶层设计作为落实能源行业任务的根本遵循,充分考虑区

              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实施方案,
              不搞齐步走,协同推进如期实现全国 2030 年前碳达峰整体目标。统筹加强规划衔接,强
              化规划政策落实情况监管,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大力度实施重大工程和项目,确保一张
              蓝图绘到底。科学提出煤油气电行业降碳分步骤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协同推进各

              能源品种碳排放梯次达峰。
                   推动体制创新。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建立统一
              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进适应
              能源转型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油气管网改革。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建

                                                            13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