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hnxw202107
P. 15

“同步建设的压力肯定是有的,不过我们做过沙盘推演,问题不大。”作为核电“老
              司机”,中国核电党委书记卢铁忠将新堆型的建设比作“换一个车型开”,“一些科研还
              在进行,有些设备性能还没有得到彻底的验证,问题要碰着了才清楚。”
                 “如果我们不来做示范,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魏国良表达出责无旁贷的决心,“从
              技术变成工程是一个共同的挑战,将要遇到的困难当然不会少,但是并没有颠覆性的,都
              是可以克服解决的。”

                                            不止于首堆

                  除了“小型”,小堆还有两个关键定语:“多用途”“模块化”。
                  在模块化方面,“玲龙一号”最明显的就是反应堆的一体化设计,堆内构件、控制棒
              驱动机构、蒸汽发生器、主泵等部件都集成在钢制压力容器里,不需要主管道的连接。
              在多用途方面,虽然目前示范工程还未明确发电之外要做哪种“副业”,但对应多功能模
              块的接口都会预留,“实现起来其实很简单,等小堆建成后可能要开展一些配套实验,结
              合实际需要和经济性分析来决定”。
                  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还在于系列化和“走出去”。“小堆是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基于
              灵活性和多用途,它具有一些无法替代的优势。”魏国良说。
                 “对于一些仅有几万居民的小海岛,大型反应堆的发电功率太高,小堆就很合适,还
              可以通过海水淡化供给淡水。”卢铁忠分析道,“沿着南海出去,‘一带一路’沿线的一
              些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等,小岛很多。还有像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偏
              远地区,可能也有需要。”
                  要开拓“一带一路”乃至全球市场,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非常关键。IAEA发布的《2050
              核能技术路线图》表示,建立一个小堆市场,首要条件是供应商在自己国家首先成功地建
              造第一座小型堆,然后其他国家才会考虑在本国推广。
                  首堆建成后,后续建设的小堆将持续优化。其实原本在福建莆田时计划双堆布置,每
              个10万千瓦,出于经济性等多方面的考虑,将功率提升到目前的12.5万千瓦,单堆布置。
              在魏国良看来,小堆未来要系列化发展,“做一些容量更小、更灵活适用的机组,比如1~2
              万千瓦的浮动堆”,10万千瓦量级的机组则可用于人口较多的海岛上,满足旅游用电、海
              洋产业、矿产开发等需求。
                  关于建设周期,卢铁忠说,“首堆58个月建成,以后要建第二个、第三个,时间可以
              大幅压缩,50个月或者40多个月都有可能。”
                  伴随示范工程开工到建成,围绕“玲龙一号”的人才、技术、管理体系将逐步建立。
              “首堆的意义是开创性的,从设计制造到审评管理等都要一体化地考虑,要通过这个项目
              来带动整个产业链条向高层次发展。”魏国良表达了他对示范工程的期望,“对于集团公
              司提出要做‘国际核科技的引领者’,这也是一个重要实践,通过全球首堆的建设来促进
              小堆技术进一步创新发展。”
                   “没有这个小的起步,就永远都不会走到那一步。”魏国良如是强调。

                                                              (本文摘自《中国核工业》杂志)













                                                           12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