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中国核能核能年鉴2017.indd
P. 134
特 载
3.2.2.1 采用高可靠性的燃料组件,改 以下以压水堆核电厂为例,为放射性
进燃料包壳性能,减少燃料元件破损。 废物处理系统设计环节开展废物最小化提
3.2.2.2 采用高可靠性、长寿命、便于 供指导,其他核设施可供参考。
维护和维修的设备,减少设备泄漏及维修 3.3.1 工艺设计
产生的废物。 3.3.1.1 应根据放射性废气的特性对其
3.2.2.3 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如对不 分类收集和处理。
锈钢表面进行酸洗钝化处理,碳钢设备涂 3.3.1.2 当含氢放射性废气采用贮存衰
耐腐蚀涂层等),减少材料的腐蚀。 变处理工艺时,根据废气产生量(含大修
3.2.3 材料选择 工况)合理设置衰变箱个数和容积。
3.2.3.1 与放射性介质接触的设备、管 3.3.1.3 当含氢放射性废气采用活性炭
道和阀门,应采用适当的不锈钢材料。严 延迟处理工艺时,合理确定延迟床的台数
格限制与一回路反应堆冷却剂接触的设 和活性炭装量。应设置活性炭保护床或其
备、阀门、管道和垫圈密封材料中钴、镍、 他干燥措施,避免活性炭因受潮而降低处
银等元素的含量,主泵轴承材料中锑的含 理效率或过早失效。
量,以及堆腔辐射漏束中子可达区域部件 3.3.1.4 根据放射性废液的物理、化学
和结构材料中钴、镍等元素的含量,以减 及放射性特性,分类收集各类放射性废液,
少活化腐蚀产物的产生。 尤其要将含油废水、有机溶剂、含洗涤剂
3.2.3.2 与放射性介质接触的快速接头 的洗衣水和淋浴水与其他废液分开收集。
和阀门,应采用能够在特定的介质环境条 3.3.1.5 完善放射性废液相关系统的泄
件下长期使用的密封材料,以降低腐蚀、 漏探测措施,及早发现和排除泄漏。
泄漏和维修频率。 3.3.1.6 根据各类废液的特性选择净化
3.2.3.3 在处理放射性液体的系统中, 效率高、二次废物少的处理工艺。
采用高交换容量的树脂,以减少废树脂的 3.3.1.7 应严格评估和控制向核电厂各
产生量。 系统添加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
3.2.4 水化学控制 3.3.1.8 系统、设备、部件、器具、辐
3.2.4.1 优化一回路水化学控制,如通 射防护用品、墙壁和地面的清洗去污,应
过一回路加氢、注锌、停堆前加双氧水等, 选择去污效率高、二次废物少的去污工艺
采用有效的过滤、离子交换和膜技术的净 和去污剂。
化技术等措施,提高一回路反应堆冷却剂 3.3.1.9 当采用离子交换除盐工艺处理
水质,降低一回路设备的腐蚀和侵蚀速率。 可能含有胶体的工艺废液时,宜对废液先
3.2.4.2 提高一回路补给水水质,减少 进行预处理(如采用絮凝剂注入和深床过
进入堆芯活性区的杂质含量。 滤、超滤等技术)。在离子交换除盐床前
3.3 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设计 和最后一级离子交换除盐床后应设置过滤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