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6 - 智库丛书第五卷
P. 306
ᇏݓނିྛြᇆ९čֻजĎ
组件数分别为 61、68 和 48(见图 3),而“177-B 堆芯”首循环 3 种富集度的燃
料组件数分别为 73、56 和 48(见图 4)。由此可见,“177-A 堆芯”的 235 U 装载
量要略多一些,使得首循环堆芯的循环长度可以更长一些,有利于增加首循环的发
电量;并且堆芯内燃料组件更接近棋盘式布置,较易于展平堆芯径向功率分布。但
是,由于“177-A 堆芯”对于最低富集度 1.80% 的燃料组件装载较少,当换料堆芯
的新燃料组件数目超过 60 时,部分中等富集度 2.40% 的燃料组件将会被卸出不再
复用,燃料经济性会有所降低,而“177-B 堆芯”就避免了这种情况。因此,2 种
堆芯的首循环装载布置各有所长。
2.2 固体可燃毒物布置
反应堆堆芯置入固体可燃毒物的目的是利用其补偿堆芯过剩反应性的特性,
降低主系统冷却剂中的可溶硼浓度,使堆芯的慢化剂温度系数为负值,同时还能够
进一步展平堆芯径向功率分布。
“177-A 堆芯”与“177-B 堆芯”首循环的固体可燃毒物吸收体材料与布置
方案差别较大。“177-A 堆芯”首循环采用传统的硼硅玻璃作为可燃毒物吸收体
材料,共布置了 1 248 根硼硅玻璃棒,插入无控制棒的燃料组件导向管内(见图 3);
从第 2 循环开始采用 Gd 2 O 3 作为可燃毒物吸收体材料。而“177-B 堆芯”所有循
环均采用 Gd 2 O 3 作为可燃毒物吸收体材料,首循环堆芯共布置了 688 根(见图 4)。
硼硅玻璃和 Gd 2 O 3 都是成熟的可燃毒物吸收体材料。但在首循环末期换料
时,对于采用了硼硅玻璃吸收体材料的“177-A 堆芯”,需要进行抽出可燃毒物棒
的操作,而且需要单独占用乏燃料水池贮存格来贮存,后期还要单独进行放射
性废物处置,这将产生较高的燃料循环成本,是一种趋于淘汰的可燃毒物。而
Gd 2 O 3 是通过与更低富集度的 UO 2 均匀混合后制成含 Gd 2 O 3 的燃料棒,均匀对
称置入燃料组件中,具有布置灵活、用毕也不需要额外单独贮存的优点,将来随乏
燃料组件一起进行后处理,有利于降低燃料循环成本,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依
然是广泛使用的可燃毒物材料。因此,就可燃毒物选材而言,“177-B 堆芯”优于
“177-A 堆芯”。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