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
P. 113

核能发展蓝皮书


             效,碳减排制度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全面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同时,
             加快推进全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达到峰值。

                  2035~2050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大幅提高,能源系统加速脱碳,到 2050
             年碳排放总量减半,降至峰值的 50% 以下。
                  2050~2060 年:充分发挥林业碳汇作用,培育更具碳循环及负碳效果的

             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推动全社会实现碳中和。

                 (二)主要电源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发展预期


                  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 23.78 亿千瓦,其中,煤电
             11.1 亿千瓦,气电 1.09 亿千瓦,核电 0.53 亿千瓦,常规水电 3.54 亿千瓦,抽
             水蓄能 0.36 亿千瓦,风电 3.29 亿千瓦,太阳能发电 3.07 亿千瓦,其他电源 0.8
                 ഠ߶॓࿐໓ངԛϱഠϱಃ෮Ⴕ
             亿千瓦。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将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构建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此过程中,各类电源品种在电力系统中
             的作用和地位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和重大调整。
                  煤电  将逐渐由主体电源转变为支撑性、调节性电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下,我国将严控煤电项目,但考虑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及电力供应等方面的需
             要,预计“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部分省区仍需建设少量煤电机组。
             2030 年以后,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煤电发电量将稳步下降,由非化石能源发

             电量替代;煤电将作为灵活性电源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为新能源开发利
             用提供支撑,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作为保障性电源,煤电还将提供
             事故和极端条件下的应急备用。到 2060 年,随着能源技术的进步,各类具有

             调节能力的电源及储能设施能够配合新能源运行,实现电网电力电量平衡并
             承担调峰等任务,可保留少量备用煤电机组。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成为我国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我国风能、太
             阳能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国内相关机构研究成果,我国陆地 70 米高度及近海
             3 级以上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总量约为 30 亿千瓦,地面集中光伏、屋顶及非
             屋顶分布式光伏总量约为 60 亿千瓦。  考虑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098



 ഠ॓ჽඔሳඣႆଽಸ KFE :VX3J9YN33 06 H"8 44-;  P)[ZG#5CS I*R%+3"  GE [[I$#Q(5F#.852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